图为张伯声(一排左二)带领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地质学系61级学生在陕西山阳铁厂沟实习时的场景。
张伯声先生是我国著名构造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1926年,23岁的张伯声登上了海外求学的客轮。留学期间,他对地学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越来越认识到,若要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要进行工业化建设。经过认真思考,他在获得化学学士学位后转入地质学专业学习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1930年,张伯声以兴学发展矿业的报国之志投身于祖国地质高等教育之中,先后在私立焦作工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西北联合大学、西北工学院、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等10余所高校任教。
1950年9月,为响应国家建设需求,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在北京、上海、陕西等地招生60名,办起了石油地质速成训练班。1952年,教育部召开“培养地质干部座谈会”,会上地质部向全国仅有的几所综合大学地质学系提出加速培养一两千名可从事急需矿产地质勘探的人才。时任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地质学系主任张伯声,介绍了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的地缘优势和此前培养石油地质人才的经验,请缨接下了增招400人矿产地质和石油地质专修科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回到学校后,张伯声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没有专修科的教学计划,就自己定;没有现成的教材,就自己编;没有标本,就组织学生到野外采。在带领系内教师编写专修科所需的各种讲义时,除了翻译大量石油地质专业方面的英语、德语、法语资料外,张伯声还突击学习俄语,并在4个月后就能阅读俄语文献。1年后他和同事一起,将苏联地质学家奥勃鲁契夫所著的《地质学基础》翻译成中文。1954年上半年,他们修订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与勘探专业两年制专修科教学计划被高等教育部指定为全国统一教学计划。
截至1956年,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地质学系共为我国石油地质队伍输送技术人才1260名。学生们怀抱“我为祖国找石油”的热忱,肩负国家使命,转战祖国大江南北,为新中国摘掉“贫油”帽子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我国煤炭、石油、冶金、工程、地震、地质、教育战线的专家学者。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国14个大油田中,一度有13个油田的局长或总工程师出自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地质学系。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地质学系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石油战线的黄埔军校”,张伯声也被尊称为“中华石油地质英才之父”。(图文由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三全育人“攀登”创新工作室提供)
传承·分享
张伯声先生一生都在践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人生信条。早年,他勤奋求学,立志报国,留美归国后投身于地学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后,他全身心投入国家建设,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先后发现河南省巩县(今巩义市)铝土矿、平顶山煤矿。他创立了波浪镶嵌大地构造学说,为我国地质学理论和矿产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在中国矿产资源、前寒武纪地质、大地构造学说等方面的研究都具有开拓性和创造性,一生留下近百篇学术论文和多部专著。特别是他研究提出的“地壳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被公认为20世纪中期我国著名的大地构造五大学说之一,享誉国内外。
他躬耕教坛60余载,在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石油地质与勘探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石油地质教育的主要奠基者,为祖国培育了3000余名高级地质人才,对我国地质科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对照先生的奋斗历程和人生轨迹,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先生的科学家精神,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继续奋斗,再创辉煌。
——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国伟
张伯声先生将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崇山峻岭,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他是践行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公诚勤朴”校训的楷模。为国,他精忠赤诚,担当道义,为国家找到了巩县小关铝土矿、平顶山煤矿两个大型沉积矿床;为学,他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系统地创立了一整套新的全球构造理论;为师,他呕心沥血,甘为人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地质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对中国教育事业和地质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进入新时代,张伯声先生勤奋治学、探索创新、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更具历史意义和典范价值。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在地学报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三全育人“攀登”创新工作室成员、地质学系本科生 王珮瑶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02830289787647762&item_id=602830289787647762&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730777584895&showmenu=false&ref_read_id=f0528838-a200-4fbe-a506-950e6cd5e485_1730797007339&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