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在国内主流媒体的报刊上认识了卢山冰教授,他刊发了许多篇文章,观点独到新颖,很受读者关注和推崇,内容大都与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建设有关。真正见到他本人,却是在今年四月的一次关于智库建设的主题论坛上,作为特约专家,他侃侃而谈,有理有据,睿智洒脱,尽显学者之风采。
卢教授一直很忙,不但承担着繁重的课题研究任务,还要经常参加各种国内国际的论坛活动。在接受采访之前,他刚刚从北京开会回来。他如今身兼数职,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职务。由于成绩突出,近些年,卢山冰教授获得了多个荣誉,包括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陕西省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陕西省级教学名师。同时兼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参事,当选为第十七届西安市人大代表。
40年前,卢山冰教授以优异成绩考取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从河北藁城来到陕西西安,在这里,他开启了孜孜不倦的求学之路。从最初哲学专业到经济管理领域,从本科毕业留校到继续深造读硕、读博,评为二级教授。在整个求学和任教生涯中,他在学习中思索,在思索中重新塑造新时代的学者形象。“这三十几年就是不停地追求进步,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去实现,所以必须持续地努力。”
如今,他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先后完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智库建设研究》《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一带一路”研究成果——历史文化和发展战略》《“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对接研究》《“一带一路”与国家级新区比较研究》《“一带一路”的理论研究与思考》《国家级新区发展报告》(2016—2017、2019、2020、2023)、《哈萨克斯坦蓝皮书:哈萨克斯坦发展报告(2021)》《哈萨克斯坦蓝皮书:哈萨克斯坦发展报告(2022)》《光辉岁月——第三视角看哈萨克斯坦首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等,在“一带一路”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国内有相当影响力的“一带一路”建设研究专家。
他身上带有浓浓的时代烙印,理想和志向都与家国相关。在“一带一路”倡议研究专业领域,他深耕十年。“‘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进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实践平台。”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施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学者,作为研究院院长,卢山冰承担起这份责任,甘之如饴。
孜孜不倦的求学之路
对于卢山冰来说,不断学习是抵御外界“诱惑”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人生的修行。谈及学习,卢山冰颇有些心得体会。他在接受采访时,用一种调侃的口吻,讲述自己高考前的那段学习时光。“回忆起来,我上高中时,我非常努力。”卢山冰教授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或许受上过大学的父亲影响,他很早就立志也要像父亲一样,考上大学——这也是那个年代,所有年轻人的梦想。
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卢山冰在食堂吃饭,听周围同学聚拢在一起,惊叹说,你们知道不,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成绩居然有人考了81分,当时算是全年级的最高分,堪称天才。卢山冰在一旁听了一会,也没在意,回教室拿起自己的卷子看了看。哦,那个众人嘴里的天才不是自己,“不过,我的成绩是80.5分,离那哥们已经很近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还是有些潜力的。”卢山冰饶有兴致地讲述这段往事。
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高一第二学期,其实还没有到分文理科的时候。当时,卢山冰和几个同学不想上物理和化学课,几个人一合计,既然高考文科不考这些科目,就干脆只学历史和地理。“我们几个同学就带头‘闹事’,物理和化学课干脆不上了,考试当然也不及格,令代课老师头痛不已,学校没办法,就提前给我们分了文科班。”
分班之后,卢山冰选择了文科。“我想,既然是自己带头‘闹事’,导致提前分班,那我就一定要学好文科。”卢山冰说,自己争取来的权利,当然要好好珍惜。当学习被赋予一种“神圣”的责任后,卢山冰的学习劲头比以前更足了。
分班之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卢山冰牛刀小试,历史考了83分。在当时,这个分数再次刷新了藁城中学的历史纪录,连历史老师都难以置信。“历史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询问我是不是作弊了,我坚决否认。”卢山冰说,历史老师姓赵,赵老师也不含糊,当场出题,问道: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历史过程和重要意义。毫无悬念,卢山冰对答如流,足足讲了半小时,答完还自信地请赵老师继续出题,赵老师没好气地摆摆手,行了行了。
这一次,赵老师似乎如获至宝,当着“围观群众”的面,下了个预判:以你的成绩,考上北大没问题。“不得不说,赵老师的鼓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学习的动力也来源于此。”卢山冰坦言。
哲学“滋养”了他
成长为学者,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四年哲学专业的学习,给了他精神的滋养,让他看待事物,有了更大的格局和胸怀。1982年高考,卢山冰的确依赵老师所言,奔着北大复旦而去。结果,阴差阳错之下,被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录取。“当时我的第一和第二志愿分别是北大和复旦,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其实是第三志愿,结果没想到真的录到了第三志愿这里。”讲起与西北结缘,卢山冰说道。
20世纪80年代的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全校学生大概2000多人。“我们入学时前面三个年级才1500人左右,我们那一级扩招了,一个年级800人,所以大部分同学都相互认识。”卢山冰说,当时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专业也不多,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经济学、地理、历史、中文等。
和现在许多大一新生一样,高考之前学习使劲太“猛”了,上了大学,卢山冰一度失去了明确的目标。“高中时,我可是一门心思扑在了学业上,几乎把每一分钟时间都利用到了极致。到了大一,反倒就松懈了。”卢山冰说。正是在这种松弛的状态下,卢山冰度过了一段美妙的大学时光。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连空气都是新鲜的,整个社会开放而包容,大学更是如此。“大一时,我还喜欢踢球,我是我们班上、系上的守门员。踢球的水平不高,但守门员这个位置责任重大,需要靠自己,没有人能替你承担,这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卢山冰说。
一群小伙伴踢完球,一起吃饭,都是穷学生,喝的都是散啤酒,一碗一碗喝,每个人喝到两碗就晕了,“第三碗就开始胡说八道,到第四碗就吐了。”卢山冰说,除了踢球喝酒,还有许多趣事,“周末和有关系的同学动用家长资源调一辆大卡车出去旅游,听中央交响乐团李德伦指挥的交响乐,爬到城墙上去疯跑,和同学们从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太白校区走路到五路口迎接金日成来访。”
事实上,除了丰富的课外生活,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学习的氛围也非常浓厚,毕竟能考上大学的,也都不是等闲之辈。早晨七点半,准时在图书馆拿书包占座位,一搁就是一个礼拜,成为学校一道奇特的风景。
当时,最热门的专业是旅游,卢山冰被分配到哲学系,这并不是他所愿,但即便如此,他也安之若素。“学习哲学也不错,哲学对我的帮助很大。它教会我如何分析问题,用辩证的方式看问题,不走极端。这些思维方式对我后来的人生和事业都有很大帮助。”卢山冰说。
或许,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他面对任何难解之事时,都保持着一种和解的态度。“你看看我,虽然也50多岁了,但整体状态和同龄人相比,依然精力充沛,有很好的状态。我认为这与哲学有很大关系。哲学滋养人,通过哲学的学习,我看待问题更加深入、透彻。”卢山冰坦言,这30多年来,自己也遭遇过人生和事业的坎坷,但都过去了,“因为我能从哲学中找到解脱的办法。”
最自豪的,是自己学者的身份
毕业之后,卢山冰选择留校工作。“毕业时考研究生,被调剂到新疆大学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业。当时班上很多人鼓励我去新疆大学读研,但我反倒选择了留校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假若去了新疆读研,人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轨迹,毕竟硕士研究生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很稀缺的,发展机会应该更多。”卢山冰说,面对多个选择时,人们反而做不出最好的决定。而留校工作,也是卢山冰人生的重大决定之一。
在留校工作期间,卢山冰曾继续在北大和中国人民大学进修。这两段进修的经历让他意识到,与顶尖的大学相比,自己的专业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给了他极大的冲击。他决定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于是,他再次回归“学霸本色”,一路读硕士、博士,后来又读了两个博士后。
上硕士研究生的第一学期,卢山冰在当年11月份评上了副教授。考博士时,卢山冰已经任副教授3年多了,但他深知自己要想进步,还需要继续深造学习。“我的博士生导师是白永秀老师,他是著名经济学家,白老师上课从来不带讲稿,讲课时滔滔不绝,内容清晰详尽,尽现大家风范,让我感受到作为经济学家的深厚功力。”谈到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卢山冰说,另外一人则是同学任宗哲。“他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人,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
有了人生目标和学习榜样,卢山冰的追求开始清晰起来——像白老师那样博学智达,如老同学那般行稳致远。
从此,他开始著书立说、钻研课题。别人唱卡拉OK、喝啤酒聚会的时间,他则宅在宿舍里埋头写书。厚积薄发,连续出版了《谈判理论与策略》和《广告学概论》两本教材。“写书的过程,是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过程。于我而言,是又一次思想的升华。”围绕这两本教材,卢山冰教授在学校专门开设了两门选修课,在校内非常火爆。“当时教室里非常热闹,170人的教室能挤进200到300人。”卢教授脸上略带傲娇之色。
一个人究竟能否准确地把握自己人生的发展轨迹呢?人生的道路仿佛是由无数个偶然的选择串联而成,但又早早暗藏了必然的种子。
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正读初中的卢山冰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无数的构想,文学家、诗人、科学家、官员……都是他曾预想过的未来。如今卢山冰最认可的,当属自己的学者身份。
“丝路研究,已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
2014年5月,卢山冰教授就任刚刚成立5个月的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弹指一挥间,已经10个年头过去。在丝绸之路的科研深耕10年,卢山冰无怨无悔。“对我而言,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研究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是工作,它已经融入进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的重要组成。”说到丝绸之路研究工作,卢山冰教授神色庄重。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
之后不久,卢山冰教授参加了一个学术论坛,在这次论坛上,他作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陕西的影响”的主题发言,受到参会者的拥趸。“从那时起,我就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与此同时,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2013年12月正式成立,次年1月挂牌,我是3月到研究院工作的,5月份学校正式任命。”10年,在卢山冰教授的带领下,丝绸之路研究院成果丰硕。
“这些年我们与中亚国家进行了许多交流与合作,包括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特别是在智库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在丝绸之路和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出版了20本书,主要研究哈萨克斯坦的成果,还做了很多发展报告。”卢山冰介绍说。
“我们研究的重点是,这些国家的发展战略如何与我们‘一带一路’倡议对接。从经济角度,我们研究中亚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规划和与中国的经贸合作机会。从文化角度,我们研究这些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如何通过文化交流增进理解和友谊。”卢山冰进一步解释说,“我们研究中亚的文化交流,既包括历史上的交流,也包括当代的文化互动。”
除了曾经辉煌灿烂的历史令人着迷外,对于沿线国家而言,丝绸之路的现实意义依旧重大。卢山冰说:“在吉尔吉斯斯坦,当地人对中资企业的态度非常友好,因为我们在真真正正地与他们开展友好合作。”
“‘一带一路’是中国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进程,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重要的实践平台。”卢山冰说。
在研究与中亚各国的交流中,卢山冰教授有一个重要的心得——特别注重平等对待他们。“当我与哈萨克斯坦人交流时,我会说,中国是大国,哈萨克斯坦也是大国,我们对世界和平都有贡献。在与乌兹别克斯坦人交流时,我会说,乌兹别克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也是伟大的民族,我们两个民族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样让对方感到被尊重。”卢山冰说,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因此,我们在与他们交往时,要尊重对方的历史和文化,尊重他们选择的发展道路。
由于在中亚研究上成绩突出,卢山冰曾得到来华访问的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接见并合影。
把学问做在祖国的土地上
学者风范,当有志、有识、有恒。师者本色,必清其志、洁其心、正其身。
作为学者和师者,卢山冰教授正是这样的风范,亦保持着这样的本色。“80年代上大学这拨人非常幸运,享受了国家提供各种福利和时代变革带来的红利,我们既受了传统教育的熏陶,也接受了许多开放的思想。”卢山冰说,“我们这批人总是怀着一份感恩之情,比如我们积极践行要把学问做在祖国的土地上。对一个学者而言,民族振兴、国家发展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责任,在我们心中会产生很强的共鸣。”
如今,卢山冰既给本科生上课,也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对于教书育人,他也有自己的看法,“现在大学里强调立德树人,不仅要成为优秀的老师,更要成为能够影响学生的人。”
在学术观点上,卢山冰极少参与争论。“社会在不断变化,时代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不太可能独善其身,所以,需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工作、生活。”卢山冰说。
“以前我曾在陕西鼓风机集团任总经理助理,前后共有5年时间。企业工作经历极大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也提高了自己对市场和社会问题的洞察力。我是国内大学中为数不多有着充分企业经历的经济学教授,在处理对人或对事的工作上,还是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的。”或许,这种远见和卓识,与他的学习经历有关,也与他所接触的各个阶层的人有关,更与他喜欢读书善于思考有关。
卢山冰总是问自己,究竟要成为一个怎样的学者?作为一名学者,是否能够在塑造学生们的心灵方面起到作用?卢山冰说,有的学者,虽然有学术造诣,却并非教师,他们在塑造学生心灵方面可能效果有限。
始终对生活保持着一份淡然与质朴的卢教授,却常常告诫自己的研究生们,“需要去竞争和奋斗。时代在前进,年轻人需要具备奋斗和奉献的能力。”
“我觉得自己既不是一个典型的学者,也不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朴实的学者。”卢山冰如是评价自己。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dhHH8BPpgteWa_Uc9_D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