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收藏的井真成墓志
在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的三楼,井真成的墓志在众多文物中并不十分显眼:“盖”边长37厘米,为覆斗状,青石质地,题为“赠尚衣奉御井府君墓志之铭”的十二字篆文;“墓志”也不大,白石质地,边长39.5厘米,厚7厘米,呈正方形,题为“赠尚衣奉御井公墓志文并序”,碑文为楷书,共171个字,讲述了“遣唐使”井真成短暂而精彩的一生。
为什么一方看似普通的墓志却成了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答案很简单,因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日本”国名最早刻于石质上的实物资料。
井真成墓志为何重要?
“井真成墓志于2004年在西安市东郊建筑工地出土,这完全是个意外之喜。”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贾麦明老师说,经过学者们悉心研究,搞清楚了日本遣唐留学生井真成的一生。井真成是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3月出发的第八次遣唐使,与玄昉、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等人一起来到中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正月去世,终年36岁。唐玄宗下诏赠授尚衣奉御官职(从五品上),礼葬于唐长安万年县浐水东原。
墓志和史料显示,井真成不过是日本遣唐使团中的普通一员,那为何这块墓志却如此重要?贾麦明解释说,这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名,除了文献记载之外,这个墓志应该是目前所见最早刻于石质上的实物资料。
原来,在此前,文献中的“日本”叫做“倭”“倭奴国”。“日本”这国名的出现并替代倭国应是“大化革新”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也就是说在“大化革新”之前(公元645年以前)“日本”并无正式的国名。《新唐书·日本传》记载:“日本,古倭奴也,去京师万四千里,直新罗东南,在海中,岛中居……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这段话明确说了为何改名的原因,因为觉得倭这个字不好听。
“从史书上来看,‘日本’这一国名,记载得非常清楚。但是长久以来,考古界却始终找不到这一段时期带有‘日本’字样的依据。这就是为什么井真成墓志铭的横空出世立刻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当时日本的主流媒体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就是因为这件文物出现‘国号日本’字样填补了这一空白,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贾麦明表示,单就这一墓志铭来看,日本国名至少在公元734年以前就出现了,墓志中的“葬令官给”,说明井真成的葬礼费用是唐王朝政府支付的。墓志铭也是官方认定的,由此自然证明了国号“日本”得到了大唐官方正式承认。
井真成缘何获赠尚衣奉御官职?
井真成一生如何度过?他的墓志这样写道:公姓井,字真成。国号日本,才称天纵。故能衔命远邦,驰骋上国。蹈礼乐,袭衣冠;束带立朝,难与俦矣。岂图强学不倦,问道未终;壑遇移舟,隙逢奔驷。以开元廿二年正月□日,乃终於官弟,春秋卅六。皇上哀伤,追崇有典;诏赠尚衣奉御,葬令官给。即以其年二月四日,窆於万年县滻水东原,礼也。呜呼!素车晓引,丹旐行哀;嗟远人兮颓暮日,指穷郊兮悲夜台。其辞曰:“寿乃天常,哀兹远方;形既埋於异土,魂庶归於故乡。”
据贾麦明介绍,从姓名来说,日本典籍中没有井这个姓,推测其原本可能姓“井上”,真成这个名字也不是日本名而是汉名。在此之前,关于井真成其人,中外典籍皆无记载。井真成在长安呆了17年,按照当时的规定,日本留学生最多只能待9年,井真成太学毕业后,著名的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汉名朝衡(又作晁衡),介绍他去了尚衣局挂职锻炼。对此,贾麦明认为:“职位虽不算高,但非常重要,当时这个官职非与皇帝关系亲近不能担任,井真成去世后,当时的皇帝悲痛,所以‘赠’他的官职为‘尚衣奉御井府君’。唐玄宗李隆基能赠其一个掌管皇帝生活的六尚之一,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而且其死后葬式依照官制更是难得了。”
那么,为何玄宗皇帝赠赐日本人井真成尚衣奉御这一官职呢?贾麦明也给出了自己的推测,据《旧唐书》卷一九九上《日本国传》记载,粟朝臣真人因“好读经史,解属文,容止温雅”即学诗懂礼且仪表秀丽,故被任命为司膳卿,而井真成墓志铭文载有“蹈礼乐,袭衣冠,束带而朝,难与俦矣。”,由此可知,井真成或许是因为学诗懂礼,而且仪表秀丽,所以被赐了这样的官职。
墓志为什么比较简朴?
井真成的墓志较为简朴,制作比较仓促,四周没有纹饰,与以往发现的墓志有所不同。贾麦明认为很可能是由于以下一种或几种原因造成的:其一,当时长安出现饥荒,生活质量下降;其二,从被赐予的官位来看其地位并不高;其三,井真成作为一名外国人,而且其“葬令官给”,其墓志是由政府派人制作的;其四,因玄宗皇帝正月七日出发赴洛阳,当时的遣唐使一行匆匆赶赴洛阳朝见天子,时间比较仓促。
关于墓主人埋葬的年代,贾麦明解读为,从武则天到唐玄宗李隆基,中间有中宗、睿宗,是唐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开元时期,日本派遣使者、留学生、学问僧已不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深入探索中华文化的精髓,进行彻底地吸收。历史文献中,记载了各次日本遣唐使的官员和玄昉、吉备真备、阿倍仲麻吕、空海、最澄、橘逸势等著名的人物。但是,创造了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历史的不仅是这些有名的人物,还有更多没有留下姓名的日本留学生和留学僧。为了学习古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不惧路途艰险,跨过惊涛骇浪,前仆后继地前往中国。有不少人随船沉没在滔滔大海之中,还有不少人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未能回国而客死他乡。
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收藏的这一方墓志,是古代中日友好交流历史的重要实物见证,弥补了史书研究遣唐使者团及日本留学生资料的不足,对唐代政治、经济、对外文化交流,特别是中日关系史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宝物档案】
姓名:井真成墓志
出生年代:唐代
出土地:2004年出土于西安市东郊建筑工地
收藏地: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
记者手记
神奇的博物馆:自家展品“自己挖”
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太白校区)校址地处曾经的唐长安城太平坊。太平坊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皇城,是名副其实的“天子脚下”。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与唐长安城产生了历史上的种种联结。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工作人员这样说:“自家展品‘自己挖’”。
1993年,经由校园考古发掘认证,在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教学七号楼北发现清明渠遗址,证明了隋唐清明渠由南向北流经今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校园;太平坊曾经住着众多达官显贵,比如天宝年间京兆尹王鉷。1953年冬,工作人员在太白校区修建东操场时,发现一窖铸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字样的铜钱币,共计8490斤,每斤以122枚计算,总数约为1035780枚,这是多年来国内第一次在一个地方发现这么多的钱币,考古专家推测,极有可能来源于王鉷。校园里还有一处古色古香、飞檐翘角的轩亭,名为“唐实际寺遗址纪念亭”,亭中立了一块石碑,上书“实际寺遗址纪念亭碑”,文献记载实际寺早在隋代便已经是著名的佛寺了。1993年,考古人员对太平坊及实际寺遗址进行发掘,大体上搞清了实际寺的范围(东到学生食堂,西至教学八楼,南到大学南路,北到大礼堂前,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还发现实际寺的房屋遗址3座,出土了一大批文物。
除了太白校区以外,该校长安和桃园两校区在建设校址时也发掘出了众多遗迹文物。
长安校区为汉唐长安城的南郊乡村生活区,出土文物以墓葬体现的贵族生活与丧葬文化为基本内容;桃园校区为唐代长安城崇化坊所在地,出土文物相对零散,但个性分明,也成为相关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
现在的长安校区位于隋唐时期长安城南郊高阳原的西陲。在校园建设之前,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考古学专业的师生联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进行了数年的考古发掘,在校园范围之内共清理了121座汉唐墓葬,出土的文物造型各异、品类众多,成为汉唐时代长安贵族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
桃园校区是唐代长安城崇化坊所在地,坊东门之北有经行寺,东南隅有龙兴观,西南隅有静乐尼寺。经行寺遗址的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唐长安城的寺院分布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记者了解到,目前校园里挖掘的相关文物基本都在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展出,包括馆藏文物、标本、化石等各类藏品20000余件,全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
展馆介绍
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
位置: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博物馆位于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太白校区)内,总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下设校史馆、地球馆、生物馆、丝绸之路考古馆、历史馆、贾平凹文学馆六个分馆以及丝绸之路遗珍馆、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岳钰佛教美术馆3个专题陈列馆,现有文物、标本、化石等各类藏品20000余件。
特色:博物馆自2012年开馆以来,充分发挥着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百年薪火相传下的学科特色和藏品优势,突出“文明之光”主题,将“科技文明”“生态文明”以及“人类文明”进行独具匠心的展示,让观众于咫尺间得以窥探亿万年沧海桑田波澜壮阔的地球生命奇观,欣赏万千林壑深处绚烂多姿的物种繁衍画卷,触摸千百代华夏腹地史诗般的文明创造菁华,追寻百余载郁郁学府薪火承传的艰苦奋斗历程。
费用:免费。
交通:乘坐10路、16路、402路等公交车在西南城角站或皇冠登陆入口welcome站下车。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六9:00-17:00 ,学校寒暑假及法定节假日不开放。
原文链接:https://xafbapp.xiancn.com/app/template/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208781.html?isDigital=true&isShare=true